過去的燃煤燃燒供暖,不僅供暖溫度低,而且污染大。在部分城鎮(zhèn)和農村實現(xiàn)清潔取暖,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重要訴求。除了在政府強制推行“煤改電”的區(qū)域,很多小康之家,也都率先安裝了空氣能供暖,既能供暖又能制冷,也帶動了大量想咨詢的普通消費者。
今天,我們就來看看,這些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都有哪些,以及這些問題的科學答案。
一、空氣能是新技術吧?它供暖的原理是什么?
實際上空氣能并不“新”,相反是個成熟的技術,是現(xiàn)階段國家鼓勵和推廣的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產(chǎn)品。在歐美大多數(shù)發(fā)達國家,如澳大利亞、英國、法國、德國、美國等國家,在60~70年代已經(jīng)進入了大多數(shù)家庭。
2013年,北京市政府把空氣能作為清潔采暖的一個試點產(chǎn)品,空氣能采暖機迅猛發(fā)展。2017年達到頂峰,“煤改電”中空氣能占比達到了85%以上。按照國家規(guī)劃,到2021年,我國北方地區(qū)電供暖(含空氣能熱泵)面積將達到15億平方米。
空氣能供暖,簡單說,就是利用一臺空氣能主機,制取不高于45~60℃的熱水,通過水泵、管網(wǎng)等,結合散熱器、風盤、地暖等不同的散熱末端,來為房間供熱的系統(tǒng)。目前階段,因為國家逐步實行減煤換煤政策,而農村又不適合進行天然氣供暖。空氣能憑借節(jié)能、環(huán)保、穩(wěn)定、省錢,成為小康之家進行冬季供暖的首選。
二、空氣能供暖初裝費多少?一般家庭能不能裝得起?
初裝費多少,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。各個地區(qū)不一樣,南方北方又不一樣。空氣能有國際品牌和國內品牌,國內品牌又有一線的大牌和相對知名度沒那么高品牌。供暖系統(tǒng)的水泵、管網(wǎng)、控制系統(tǒng)、風機盤管和地暖管等,都有品牌和價格的差異,綜合下來總價格可能翻倍都不止。
不過我們可以給出一個參考價——
按照國家電網(wǎng)的統(tǒng)計[1],天津某片區(qū)12.4萬戶分戶空氣能項目,供熱面積1265萬平米,熱負荷配置標準為40W/平米,室內供熱效果為18~22℃,整套供熱系統(tǒng)的初投資單價為282.96元/㎡。
北京某片區(qū)12.66萬戶分戶空氣能項目,供熱面積1500萬平米,熱負荷配置標準為30W/平米(房屋經(jīng)過建筑節(jié)能改造),室內供熱效果為18℃。整套供熱系統(tǒng)的初投資單價為190.67元/㎡。
也就是說,按照天津和北京兩地25.6萬戶的安裝數(shù)據(jù)看,一套單供暖(不含制冷)的系統(tǒng),初裝費用在190~280元/㎡之間。不過需要指出的是,這多是單采暖定頻機。要純按照市場價,還要細分為定頻或變頻、分體機或整體機、單采暖或冷暖一體機,價格也差很多。
地暖和空調畢竟是一套系統(tǒng),不像買個電視機搬上就走那么簡單,需要根據(jù)現(xiàn)場情況和客戶的具體要求,經(jīng)過溝通、設計和計算之后才能報出準確的價格。同一個系統(tǒng)做設計可以有不同的選擇。品牌不同,配置不同,系統(tǒng)的價格也會差距很大。這個水挺深的,有時候還要看你選擇的公司的理念和良心。
總之一句話,家里能裝中央空調的,或者說家庭總裝修在25萬以上的,一定裝得起這套設備。而且呀,空氣能本身除了供暖,還能當中央空調制冷。對原有的系統(tǒng)稍作修改,增加風機盤管,你就相當于“買了地暖,附贈了中央空調”!
三、啊?是嗎?空氣能不僅能供暖,還能當空調夏天制冷?
相對于別的供暖方式,空氣能最大的優(yōu)勢是冷暖兩用。它夏季作為空調冷源、冬季為地暖系統(tǒng)的熱源。用戶也無需額外購買制冷設備,節(jié)省了初始投資,用最少的花費來完成家庭冷暖裝修。
這個系統(tǒng)一開始被暖通業(yè)稱為“一源兩末端”,“一源”是指冷熱源使用空氣能冷暖機組,“兩末端”指地暖盤管和風機盤管。全部室內以水為換熱媒介(氟機則是以冷媒來換熱),冬季供熱水,從室外機直接提供45℃左右熱水供地板采暖,夏季供冷水,直接采用低溫水送到風機盤管進行制冷。
這套系統(tǒng)舒適是因為水溫可以控制,以及水的比熱容最大,熱交換過程中溫度差只有5℃左右。制冷制熱時室內無噪音、無吹風感,舒適度較高。它出風非常溫和,堪比春風拂面,非常舒適,而且運行時不帶走室內空氣水分,保持空氣濕潤,讓人倍感溫潤宜人。
四、和一般的中央空調相比,用空氣能制冷制熱,有什么不同嗎?
在一般人的認識中,認為氟機中央空調理論上既可制冷,又能制熱,但是從核心功能上來說,中央空調的最主要功能是制冷,制熱只是它的第二功能,先天缺陷就是冬季制熱效果不好,在—5℃以下制熱效果較差。更多是依靠電輔熱制熱,耗電量非常大。就算能夠啟動運行,吹出來的經(jīng)常卻是冷風,舒適度極差。
而一般的中央空調采用氟利昂制冷制熱,都是采用風盤來“直吹風”。冬季的時候,熱風始終在屋頂高處,地面是涼的。而夏季制冷的時候,冷風比較強烈,直接吹在人的頭上、身上,制冷制熱的感覺都不好。
再有一點,“空調病”其實就是由于空調器帶來的空氣干燥造成的疾病。通常情況下,人體感覺舒適的最佳相對濕度是40%~70%,相對濕度過低或過高,都對人體不適,甚至有害。空調器其實也是一個功能強大的空氣抽濕機,夏天,在空調器制冷,給人們帶來涼爽空氣的同時,也通過冷凝水帶走室內大量的水分,這樣就會使室內的空氣變得越來越干燥。
從以上幾點來說,用空氣能這種水系統(tǒng)來實現(xiàn)地暖和空調,才是小康之家的優(yōu)質之選。
五、感謝你的解答,我知道了。看來初裝費對很多小康之家來說,也是裝得起的。而且用起來確實也比較舒服。不過它既然是用電的,使用起來貴嗎?一般的電暖氣可燒錢呀。家里老人是舍不得開的。
答:空氣能的工作是靠電驅動的,可是你要說它燒電就不對了。空氣能在工作時,首先是輸入1份電能,驅動壓縮機做功(這部分電能最終還要轉化為熱能),然后從外界環(huán)境溫度中再吸收大量的熱能,通過冷媒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在冷凝器中進行放熱。
也就是說,真正把水加熱的主要力量,不是輸入的那1份電能,而是空氣中免費的“熱量”。這個免費的熱量能有多少呢?一般來說,夏天要更高一些,一份電能大概能帶來5份熱能,而冬天就會差一些,1份電能大概帶來2~3份熱能。
至于一個家庭要用多少電費,這個沒有統(tǒng)一的答案,因為哪怕是配置同樣大小的主機,同樣大小的采暖面積,可能費用也有很大區(qū)別,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、房子的保溫情況不同、系統(tǒng)設計的優(yōu)劣不同、用戶采暖習慣不同,都會導致主機的工作時間有差異,因此耗電量也千差萬別。
不過,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具體項目的真實數(shù)據(jù)。還是根據(jù)國家電網(wǎng)的統(tǒng)計[1],天津某片區(qū)12.4萬戶分戶空氣能項目,在室內供熱效果為18~22℃的情況下,使用費用為0.346元(/平米?天),享受政府補貼后折合0.178元(/平米?天)。按照122天的供暖時間計算,每100㎡的供暖成本是4152元,享受政府補貼后,實際支出為2136元,用戶對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還是很滿意的。
很多人比較這個費用的時候,拿空氣能和燒煤、電暖氣來比“省錢”,而忽視了供暖的品質。用煤和電暖氣到時候,房間里是不可能長期穩(wěn)定在18~22℃的,經(jīng)常都是12~15℃,而且是人在的時候開一下,人一走就關了。但我說的這個費用,是全屋長期穩(wěn)定在18~22℃的。通俗的說,就是用的多,費得多,用得少,溫度低,自然費用更少。
可以肯定的是,同樣的使用習慣、同樣的溫度要求,這套系統(tǒng)應該會比現(xiàn)在常用的燃氣壁掛爐省錢30%左右,和電地暖相比2~3倍的節(jié)約會有的。
六、那怎么還有一種熱泵熱風機呢,和你介紹的這個空氣能供暖,有何區(qū)別?
目前,目前在農村推廣的空氣能供暖,主要有兩種形式,一種是每戶一套的空氣能熱水系統(tǒng)機組,這種是目前市場上應用最多的,絕大部分都是這種形式;另外一種就是每個房間一臺的熱泵熱風機,目前也成為了很多省市煤改電的主力軍。
熱風機跟家用冷暖空調類似,區(qū)別是普通空調在-5℃時,就會產(chǎn)生能效衰減,需要使用電輔熱,難以滿足北方地區(qū)供暖需求;但空氣能熱風機專門針對北方采暖地區(qū)研發(fā),在室外溫度為-20℃時,制熱量不衰減。而且采用落地風盤從房間底部送風,避免了吹空調時的頭熱腳冷。另外,在安裝上,熱風機系統(tǒng)更簡單,安裝更方便。
這兩年通過北京200多家農戶使用熱風機結合落地風盤的測試,每戶整個冬季用電量都在2500度左右,室內溫度可以在15℃以上,室外溫度在10℃時COP還能在3以上,別說按0.1元/度低價電算,就算按0.49元/度的農用電,電費也就1000多塊錢,跟燒煤采暖差不多。
熱風機的缺點也很明顯,那就是舒適性要差很多,也正是這個原因,在北京、天津、山西、河北等部分政府財政相對較好的地區(qū),主要還是以空氣能水系統(tǒng)產(chǎn)品為主,熱風機應用目前很少。另外,一套熱泵熱風機只能解決一個房間的供暖,多個房間需要購買多套熱風機。
這么說吧,經(jīng)濟條件好的小康之家,并且是新房裝修,講求生活品質的,可以選擇空氣能+地暖和風盤,一機解決供暖和中央空調制冷的問題,可謂至尊享受,上上之選。而二次裝修不便裝地暖的,也可以采用空氣能+風機盤管或暖氣片供暖,也非常舒適和節(jié)能。而對于很多經(jīng)濟條件相對沒那么好的家庭,采用熱泵熱風機來供暖,比燒煤干凈、比空調穩(wěn)定,也是生活品質升級、消費升級的體現(xiàn)。